深圳华强北,一场猛烈风暴正在酝酿!近段时间,国内手机厂商出现了一波新品集体涨价的浪潮。 OPPO Find X9、Realme GT8系列、Vivo X300等新手机产品价格均较上一代有所上涨。 Redmi K90全系列相比上一代价格上涨了100至400元。对于这一波集体涨价,厂商们始终指向一个共同的源头——内存。视觉中国 深圳华强北被誉为中国电子市场的“晴雨表”。这里,包括DDR4(第四代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)、SSD(固态硬盘)在内的存储产品价格翻倍,甚至“一日一倍”。存储芯片的Buck-Trend Surge曲线也被网友调侃为“年度最佳理财产品”、“涨幅比黄金还快”。什么哪些因素推动存储芯片涨价周期?为什么行业具有如此明显的周期性特征,为什么价格的剧烈波动会导致企业在另类上获利丰厚而亏损? 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就此展开调查。现状:华强北存储产品价格翻倍。 “存储产品正在兴起。”记者走进深圳华强北时,时不时会听到这样的说法。当地市场价格剧烈波动,传递出供需紧张的信号。以一根标准的16G DDR4内存条为例,“以前只要180到190元,现在这里要400元,网上更贵。”一位DDR4卖家指着柜台上的产品说道。当记者试图说“便宜一点再来”时,卖家却摇摇头说:“不会便宜了,即使现在价格有点高,也可能会便宜一些。”未来会更贵。它(DDR4)会上涨一段时间,厂家会通知芯片缺货。”面对快速上涨,贸易商普遍表现出“恐高”心态。“这个市场我们控制不了。” “我们进货的时候就怕跌。”深圳华强北的一位卖家公开表示。另一位商家也表示,“这个时候谁还敢进货?我们每天都提货。价格每天都在上涨。当(16G DDR4内存条)330元的时候,我以为已经达到顶峰了。结果400多块钱。比较好的牌子420元左右。昨天是390元。”贸易商的“恐高”心态,反映出了本周期价格上涨的快速和异常。不仅是内存条,固态硬盘(SSD)的价格也大幅上涨。一位卖家将三星新款1TB SSD的价格报价为620元,并强调“一个月翻倍”。2TB版本则高达1200元。国产品牌要便宜一些,2TB的产品也要860元。华强北的另一位卖家则给出了新旧价格的对比:“目前二手1TB的价格在400多元,全新的要500到600多元……变成了200多元,市场买不到。涨幅如此之快,连主流原厂都难以应对。据媒体援引供应链消息称,三星电子Zi主导暂停了10月份合约报价。” DDR5 DRAM(目前DRAM行业工艺充足的最新产品),促使SK海力士、美光等其他存储厂商跟进,将导致供应链出现“粮荒”,预计11月中旬恢复报价,有业内人士认为,存储已经“彻底进入卖方市场”,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纷纷吐槽。提前购买电脑或囤积记忆棒都是挂号令,庆幸自己的意外决定带来了“超额利润”。 Trendforce数据显示,2025年第三季度,DRAM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171.8%。寻找原因:涨价背后,AI重塑存储供需 全球第二大存储模组厂威刚董事长陈立白此前表示,目前DRAM、NAND闪存、SSD、机械硬盘四大存储品类全面缺货、涨价的情况,是他从业30多年来从未出现过的。今年四季度是真正的囤货起点,也是库存严重短缺的开始。预计明年该行业将会增长。那么,推动价格上涨周期的因素有哪些呢?从表面上看,这一轮的波动是由不平衡引起的。供需矛盾重重,但背后却是人工智能(AI)重构存储行业带来的“吞噬需求”,并以资本层面的业务层面支出为中心。自2022年11月Chatgpt诞生引发生成式人工智能热潮,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数据生产竞争以来,全球存储巨头三星、SK海力士和美光不断将大量晶圆产能转向HBM(高带宽内存,主要满足GPU芯片需求)和DDR5生产。这直接挤压了包括DDR4等成熟工艺的产能空间,造成供给的急剧收缩与库存的巨大需求之间的尖锐矛盾。存储器是半导体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。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,几乎每一款手机、平板、电脑等电子产品都离不开内存棍子。如果存储器再进一步划分的话,可以分为闪存和内存。其中闪存(掉电后数据不丢失)主要包括NAND闪存和NOR闪存,存储器主要是DRAM(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)。 DRAM主要用于计算机内存(如DDR)和手机内存(如LPDDR)。此外,基于DRAM技术的高端品类HBM(高带宽内存,主要满足GPU芯片的需求)可以满足AI计算、服务器等场景中“实时海量数据流”的需求。长期以来,全球存储市场呈现寡头垄断格局。 Trendforce数据显示,2025年第二季度,全球DRAM市场将被SK海力士、三星和美光瓜分,份额分别为38.7%、32.7%和22%; NAND闪存市场由三星、SK海力士和铠侠主导,2025年第二季度市场份额分别为32.9%、21.1%和13.5%。制造商不仅为包括苹果在内的终端公司提供存储设备,还控制着全球存储市场的定价权。近年来,人工智能的兴起,打破了原有的供需眼球平衡。从Chatgpt到Vincent的视频模型Sora(OpenAI发布的人工智能Vincent视频模型),再到Deepseek的全球流行,以及各公司构建的大规模AI模型,都需要使用AI服务器,这直接带动了对HBM和DDR5等存储技术的需求。美光的计算显示,每台AI服务器的DRAM需求和NAND需求分别是普通服务器的8倍和3倍。面对AI带来的历史性机遇,早在去年第三季度,三星、SK海力士、美光等公司就开始削减部分利润率较低的传统DRAM产能,转而生产利润较高的产品。HBM 和 DDR5 等产品。今年4月份,海外厂商陆续宣布不会停产DDR4、LPDDR4X(低功耗数据速率4倍内存,也就是DDR4的移动版)等老旧DRAM工艺产品,供应紧张进一步显现。 “涨价源于厂商宣布DDR4产品生命周期结束,以及国际形势变化需要提前备货。” Trendforce分析师徐嘉源表示。展望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的市场,徐佳源认为,价格上涨的驱动力将主要来自北美数据中心AI服务器的加速投资,这将带动DDR5 RDIMM、LPDDR5X和HBM的需求。当工厂原有生产能力无法扩大时,加工产品的供给就加剧了。对于DDR4的下一步趋势,徐佳源预测:这种短缺至少会持续到2026年上半年。“PC(个人电脑)品牌正在加速推出DDR5来应对,而电视和网通等消费领域正在放缓从DDR3到DDR4的过渡进程。”影响:AI存储盛宴中谁真正赚到了钱?当前,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,存储市场的火爆不仅是营收复苏的窗口期,也是对运营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。随着DRAM和NAND闪存价格全线上涨,巨头将首先受益。其中,SK海力士发布的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显示,报告期内,公司营收244489亿韩元(约合170.9亿美元),同比增长39%;净利润为125975亿韩元(约合88亿美元),同比增长119%。在中国市场,因为长江内存和查ngxin内存未上市,目前存储链公司主要分为三类:第一类是以浪志、百黑存储为代表的模组厂,从当前采购晶圆并进行深加工出售;第二类是以香农芯科技为代表的芯片代理商;第三类以澜起科技为代表,生产内存接口模块。江波龙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。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7.95%至7.13亿元,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994.42%至6.98亿元。截至9月30日,公司库存达85.17亿元,体现了公司积极备货、获取上行周期红利的策略。百维存储业绩呈现“V型反转”。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同比增长86.67%至3041.39万元,但第三季度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563.77%至2.56亿元。三季度末,百威存储的库存也大幅增加,达到56.95亿元,同比增长52%。社交平台上,不少投资者认为,在存储价格上涨的周期中,库存已经成为一大瓶颈。衡量模组存储企业能否抓住机遇、提升利润,完全考验着各家企业对行业周期的预测。 “从库存中就可以看出谁在涨价上占据上风”“说白了,仓储涨价就是看谁的库存最多”……这样的观点成为业内的主要观点。作为连接原厂与终端市场的重要桥梁,代理商的处境对产业链中游提出了挑战n 到达。作为SK海力士的主代理商,香芯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264亿元,同比增长59.90%;但净利润小幅下降1.36%至3.59亿元。第三季度香农芯实现销售额92.76亿元,同比增长6.58%;净利润2.02亿元,同比下降3.11%。据记者了解,电子元器件产品经销是香农芯的主要收入来源。今年上半年,公司该业务毛利率仅为2.43%,同比下降3.17个百分点。与代理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蒙太奇技术有着更高的技术门槛。作为全球最大的内存互连芯片供应商,澜起科技还为三星电子、SK海力士和美光提供内存接口内存和内存模组配套芯片。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0.58亿元,同比增长57.83%;净利润16.32亿元,同比增长66.89%。澜起科技在财报中表示,“受益于AI产业趋势,行业需求旺盛,公司互连芯片产品线毛利率为65.69%,环比增长1.48个百分点。”谈及涨价周期对国内存储企业的影响,徐佳源表示,厂商原有利润大幅扩大,而模组厂商则积极备货颗粒、晶圆,提高模组产品价格。进入2026年,三大原厂预计将继续以先进制程快速升级产能,积极争取HBM、DDR5和LPDDR5X产品的市场份额,特别是针对北美CSPS(提供云计算服务)es) 哪些客户需求旺盛,同时减少成熟工艺的产能比例。对于国内原厂来说,有机会获得国内CSP或全球成熟工艺产品的供应份额。行业:强周期性凸显,价格波动较大。在电子行业,大多数产品都遵循“价格逐年下降”的逻辑。然而,存储市场是独特的,价格趋势经常变化。业内戏称“不是数钱手抽筋,就是输钱慌”。如此剧烈的波动,根本原因在于供需之间的时间滞后。建造一种新的织物通常需要花费数百亿美元和两到三年的时间。一旦市场需求崩溃,供应就无法足够快地做出反应,从而导致价格上涨。当各大厂商产能集中释放时很容易导致供过于求,价格就会崩盘。回顾过去十年,存储行业几乎经历了三个周期:从2016年到2019年,DDR4技术的迭代加上手游需求的爆发,推动存储价格累计涨幅超过100%。 2020年至2023年,远程办公和数据中心的需求首先推动价格,然后因需求疲软和产能过剩而陷入调整。下行周期中,包括原包装厂商在内的产业链企业损失惨重。美光2023财年第二季度净利润巨亏逾23亿美元,开始大面积消失; 2023年第二季度,三星电子营业利润同比下降95.7%。与前两个周期不同的是,当前存储行业2024年至今的涨价不再依赖个人消费需求,而是以AI算力基础设施和HBM技术革命作为新引擎。周期的触发因素往往来自于下游生产企业的产能调控。如果生产公司发出减产信号,大量依赖该生产公司的下游经销商或终端厂商就会开始备货,造成需求高度;相反,当当前供应量继续增加时,价格就会下跌。历史经验表明,每次价格上涨都为下一轮深度调整埋下伏笔。目前,在人工智能需求的推动下,巨头们都开足马力,布局生产线,并准备投资HBM等高端市场。但潜在的产能过剩风险也值得警惕。一位存储行业人士告诉记者,存储与供需密切相关。如果供给侧不扩大生产、增加需求,价格将保持上涨趋势。上涨的具体幅度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分配。预计今年年底至明年一季度,伊至将升至高点,并将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在高位。该人士进一步表示,理想的商业模式是上游、中游和下游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,以平滑行业的波动。每日经济新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